首页 » 职称论文 » 哲学 » 正文
论“色根”一词在汉语佛教文献中的演变
更新日期:2021-05-13     浏览次数:126
核心提示:摘要色根,即“眼耳鼻舌身”,一般合称为“五色根”,或简称为“五根”,它们有取境发识的功用。色根在汉语佛教文献中存在诸多称呼,有些是源于佛典译介,有

摘要 色根,即“眼耳鼻舌身”,一般合称为“五色根”,或简称为“五根”,它们有取境发识的功用。色根在汉语佛教文献中存在诸多称呼,有些是源于佛典译介,有些是源于汉地祖师的发挥。在阿毗达磨和唯识的系统中,色根区别于肉团器官,是不可见却有质碍的清净色法,故有时被称作“清净色根”,肉团器官则被称作“根依处”或“扶根尘”。在《楞严经》注疏的系统中,肉团器官也被称作“根”,是为“浮尘根”,“色根”则被称作“胜义根”。后来这“两种色根”的说法随着《楞严经》的流行取代了前说,变成了普遍接受的法相概念,但从理论周延性来说,这种说法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作者 郑屹君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中国佛学》 2020年第2期207-217,共11页 The Chinese Buddhist Stud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