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大汶口文化的标志
更新日期:2017-12-25     来源:考古与文物   浏览次数:264
核心提示:欢迎投稿《考古与文物》

位于山东泰安的大汶口文化遗址,是中国著名的史前文化遗址。其年代距今6500-4500年,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玉器,骨器,也有精美的石器。考古表明大汶口的先民已经定居不再迁徙,以种植粟,也就是小米为生,也饲养猪、狗、牛、鸡等家畜。显然他们已经进入农业时代,不明白为什么他会被归类为新石器时代遗址,最重要原因大概是没有文字发现吧,文字是文明的标志。大汶口真的没有文字吗?
我们经常自夸我们有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而且没有中断,然而国外的学者并不认同我们的说法!原因是从三皇五帝到尧舜禹,包括整个夏朝都没有实物证据,只有神话与传说。他们认为中华文明的历史应当是四千年。
国外学者的观点并非没有道理,没有实物只有传说的历史没法令人信服,中国的早期文化遗址很多,但早于商代的文字资料却一直缺失,因此甲骨文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大汶口文化遗址没有文字资料,但是大汶口出土的陶器上却经常出现一些神秘的符合(如下图),它到底是不是文字,是什么文字,国内外学者意见不一,争吵不休,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这个标志出土的数量最多,它也成为大汶口文化的标志,对它的解读一直都十分混乱,百度百科的解释是这样的:据已有资料显示,在大汶口文化的陶器上发现了可能是文字的刻文,可以认为它是已发现的较早的汉字,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刻符,是表达有明确意义的刻符,形、义一目了然,所以它又非普通的刻符。
这种模棱两可的说法我们只能鄙视他。央视科技频道曾出过一个纪录片是这样说的,看下图





专家的说法常常不靠谱,但有一点他说对了,解读的关键是中间那个像盘子一样的符号。上面的圆是太阳,下面的多边形是山,这没有争议,中间的符号解读为晨雾或者是彩霞从而解读为“旦”或者“炅”,这样的说法看似有道理,其实不靠谱。这个符号经常出现在器物说明它一定有重大意义,关系着民族的荣誉与命运,实在看不出“旦”与“炅”这种抽象的文字有这样的意义。
有个哲人说过:当你看不明白一个事物的时候,换个角度看问题就会有新的发现。大汶口文化的标志也需要我们换个角度看,把中间的那个盘子一样的符号单独拿出来,并横过来再看——所有人都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那是个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