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行系统研究进展
更新日期:2020-10-27     来源:福建建材   作者:喻梦杰  浏览次数:117
核心提示:2慢行系统特点2.1交通特征a.适宜短距离出行慢行交通在0.5-3公里的范围内具有优势,且在交通拥堵时是出行方式的首选。b.节能环保、节地经济c.是公共交

2 慢行系统特点

2.1交通特征

a.适宜短距离出行——慢行交通在 0.5-3 公里的范围内具有优势,且在交通拥堵时是出行方式的首选。

b.节能环保、节地经济

c.是公共交通的接驳工具——慢行交通能完成门对门的服务,利于机动车首末端的延伸,利于出行范围的扩大。

d.人流呈周期变化

2.2空间特征

a. 通达性——慢行系统的基本交通职能要求。慢行系统不仅承载着交通功能,也承担着社会属性,与一般的城市道路有所差别 。

b.连续性、围合度——“行”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这意味着慢行空间是一个四维的空间,它需要一种连续性与围合度来保持路径的时空联系[4]

c.多样性——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提出街道空间多样性的四个条件:用地混合多样、小街段、建筑多样、人流密度高。

3 建立慢行系统的意义

作为生态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建立便捷系统的慢行体系可以克服许多城市问题,利于恢复弹性城市,对发展可持续城市具有重要意义[1]。在可达性前提下,优先选择更为健康、安全的自行车和步行出行方式,不仅缓解交通和环境压力,还可以提高人的身心健康。促使以“车本位”的观念向“以人为本”的交通理念的转变,促进了城市的绿色发展,人文关怀[5]

4 国外研究进展

慢行系统最早可追溯到弗雷德里 克·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 和他1876年完成的波士顿公园系统规划[1]。1997年美国马里兰州州长首先提出精明理论,指出慢行交通的重要的做法,如扩展多种交通方式,强调以公共交通和步行交通为主的开发形式等[6]。1998年,伯克利市制定了自行车交通规划。1999年欧盟交通和环境联合专家将可持续交通做了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