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Si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
更新日期:2020-10-30     来源:应用技术学报   作者:杜鹏程  浏览次数:162
核心提示:2.2 C/C-Si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图4为不同熔渗温度制备的无纬布针刺结构C/C-SiC复合材料的XRD图。由图可见,三个温度下所制备的C/C-SiC复合材料物相组

2.2 C/C-Si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

图4为不同熔渗温度制备的无纬布针刺结构C/C-SiC复合材料的XRD图。由图可见,三个温度下所制备的C/C-SiC复合材料物相组成一致,均包含SiC相、C相和残余Si相。其中SiC相的衍射峰强度相差不大,峰型尖锐。C相衍射峰强度随熔渗温度的升高而提升,峰形也变得更为尖锐,这是因为PyC属于乱层堆积的六方晶型,温度的升高使得未反应的PyC会更趋于石墨化排布,导致衍射峰强度增加,峰形尖锐。Si相衍射峰强度随温度上升而减弱,在熔渗温度为1850 ℃时,Si峰几乎消失。表1为C/C-SiC复合材料的物理参数,结合表1可知,随熔渗温度的提高,无纬布针刺结构C/C-SiC复合材料的密度略微增大,开孔率提高,残余硅含量下降。

 表1 C/C-SiC复合材料的物理参数

Table 1 Physical parameters of C/C-SiC

Sample

Infiltration temperature/℃

Density/g·cm-3

Porosity/%

Residual Si /%

S1

1650

2.14

3.2

6.93

S2

1750

2.16

4.5

4.91

S3

1850

2.17

5.0

3.37

为无纬布针刺结构C/C-SiC复合材料的EDS能谱分析图,图中灰色区域为SiC,黑色区域为C,白色区域为Si。图6为无纬布针刺结构C/C-SiC复合材料的截面微观形貌图,由图6 (a)(c)(e)可见,无纬布针刺结构C/C-SiC复合材料的陶瓷相主要存在于纤维束与纤维束间,其中SiC相较多,没有大块残余硅,裂纹较少。这是因为无纬布针刺结构均由无纬布层构成,孔隙平直简单,液Si更容易进入孔隙与PyC发生反应。裂纹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液硅冷却过程中发生体积膨胀,而无纬布针刺结构C/C-SiC复合材料中残余硅含量低,体积膨胀效果小,因此裂纹较少。针刺区域纤维排布散乱,孔隙结构复杂,随熔渗温度升高,该区域的孔隙数量增多,与上述物理参数测试结果相符合。由图6(b)(d)(f)可见,熔渗温度为1650 ℃时,纤维束周边多数热解炭层厚度约2.4 μm,熔渗温度为1750 ℃时,热解炭厚度约为1.5 μm,熔渗温度为1850 ℃时,热解炭厚度约为1.3 μm。在反应熔渗过程中,温度升高,液硅粘度降低,与PyC反应生成SiC的速率提升,因此热解炭含量随熔渗温度的提升而下降,SiC含量提高,Si含量下降。从图6 (g)可以看出,熔渗温度为1850 ℃时,液Si对针刺区域处与纤维束边缘处的散乱纤维发生了明显的腐蚀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