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视角下城市滨江步道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以通化滨江步道空间设计为例
更新日期:2018-03-27     来源:旅游学刊   浏览次数:189
核心提示:欢迎投稿《旅游学刊》 摘要:滨水区作为城市空间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彰显城市韵味和灵性的重要名片,而滨水步道空间作为滨水空间中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最为强烈的地方,承载着市民活动、城市形象、生态环境等重要职能。本文以通化滨江步道空间为例,从“人本主义”的视角出发,研究影响滨江步道空间设计的要素,并且按照一定的设计原则总结和归纳出通化滨江步道空间的设计策略,力求对其他城市滨江步道空间设计起到案例借鉴作用。

摘要:滨水区作为城市空间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彰显城市韵味和灵性的重要名片,而滨水步道空间作为滨水空间中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最为强烈的地方,承载着市民活动、城市形象、生态环境等重要职能。本文以通化滨江步道空间为例,从“人本主义”的视角出发,研究影响滨江步道空间设计的要素,并且按照一定的设计原则总结和归纳出通化滨江步道空间的设计策略,力求对其他城市滨江步道空间设计起到案例借鉴作用。
引言
滨江步道空间作为城市滨江区域的重要线性空间元素,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主要的休闲、娱乐、交流等活动场所,更是城市文化和地方精神的重要体现地。然而,在一些城市滨水区域开发实例中,不难发现在过度理性的规划下普遍丢失了“人本主义”的设计思想,导致所开发的滨水空间不仅不能满足人的实际需求,还造成资源浪费的后果。因此重新认识“人本主义”思想的切实重要性,对我国城市滨水空间的可持续开发有着重要意义。

1“人本主义”规划设计思想内涵
“人本主义”一词源自拉丁文的“Humanitas”,意思是指人性、人情、万物之灵[1]。西方”人本主义” 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其文化思想突出的特征就是强调人的统治地位,对人的自由平等的歌颂,是古典人本主义思想的代表。19世纪中叶以后是西方”人本主义” 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时的先进思想家们更加认识到”人本主义” 思想对城市建设的重要性,最具代表性的是霍华德、格迪斯和芒福德,他们的理论和实践为后来”人本主义” 规划思想的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被称为西方近现代”人本主义” 规划大师。
“人本主义” 思想内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即对人性的关怀、主张自由平等和人本身价值的自我实现,研究人的生命本质、权利、自由、价值以及与人相关的社会问题,要求城市的发展建设要充分考虑人、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满足,使每个公民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权利和安全舒适的环境。当代的”人本主义” 思想已经不是狭义的只考虑人的本质需求,而是还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的一个广义的概念[2]。
作者:张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