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肌内注射法在IVF-ET患者肌注黄体酮中的应用
更新日期:2018-05-17     来源:中国妇幼保健   浏览次数:85
核心提示:【摘要】目的探讨根据患者不同体重指数,采用经改良的Z-Track肌内注射法在IVF-ET患者肌注黄体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纳

【摘要】 目的 探讨根据患者不同体重指数,采用经改良的Z-Track肌内注射法在IVF-ET患者肌注黄体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纳入研究的86例肌注黄体酮的IVF-ET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肌内注射法,实验组根据患者不同体重指数采用经改良的Z-Track肌内注射法。比较两组患者药液外溢率、疼痛程度及局部硬结发生率。 结果 实验组药液外溢率、疼痛程度及局部硬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患者不同体重指数,采用经改良的Z-Track肌内注射法确保药液完全注入肌肉层,较常规肌内注射黄体酮所致药液外溢率低,操作并发症少,药物利用度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体重指数;Z-Track肌内注射法;体外受精-胚胎移植;黄体酮
黄体酮肌内注射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黄体支持最常用的给药途径[1]。但常规注射后药物外溢不但导致药物剂量不足,还会引发局部疼痛、硬结等不良反应,增加患者不适的同时,降低药物利用度。可见,减少药物外溢,提高药物疗效是临床丞待解决的问题。目前,除国内常用的常规肌注法外,Z-Track肌内注射法和气泡封堵肌内注射法[2]在欧美等国家流行。虽然国内已有后两种肌注法的相关报道,笔者也曾有过研究[2],但仍存在一定几率的操作并发症。因此,本研究对现有的Z-track肌内注射法进一步改良,试探讨根据患者不同体重指数,采用改良的Z-Track肌内注射法确保药液完全注入肌肉层。皆在进一步降低操作并发症,有效减少药物外溢,提高药物利用度,为临床选择肌内注射方法提供实践依据,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通过南通妇幼保健院伦理审查委员会的审查。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于本院妇科生殖助孕组的86例IVF-ET术后行黄体酮肌内注射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本研究开始前一周内双侧臀部均为接受任何注射。②意识清楚,无重要脏器疾病及循环不良。③年满18周岁,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注射部位有感染、硬结、肌肉萎缩等局部异常。②一侧臀部注射后72小时内,又接受其他药物注射者。所入选的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实验组年龄24—38岁,平均(29.23±3.79)岁;平均体重指数(BMI)23.56±4.78Kg/m2;初次受孕者32例,2次及以上受孕者11 例。对照组年龄25—37岁,平均(28.96±4.01)岁;平均体重指数(BMI)23.91±5.02Kg/m2;初次受孕者31例,2次及以上受孕者12例。两组在年龄、体重指数、孕周、孕次、注射时间、剂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摘要】 目的 探讨根据患者不同体重指数,采用经改良的Z-Track肌内注射法在IVF-ET患者肌注黄体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纳入研究的86例肌注黄体酮的IVF-ET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肌内注射法,实验组根据患者不同体重指数采用经改良的Z-Track肌内注射法。比较两组患者药液外溢率、疼痛程度及局部硬结发生率。 结果 实验组药液外溢率、疼痛程度及局部硬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患者不同体重指数,采用经改良的Z-Track肌内注射法确保药液完全注入肌肉层,较常规肌内注射黄体酮所致药液外溢率低,操作并发症少,药物利用度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体重指数;Z-Track肌内注射法;体外受精-胚胎移植;黄体酮
黄体酮肌内注射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黄体支持最常用的给药途径[1]。但常规注射后药物外溢不但导致药物剂量不足,还会引发局部疼痛、硬结等不良反应,增加患者不适的同时,降低药物利用度。可见,减少药物外溢,提高药物疗效是临床丞待解决的问题。目前,除国内常用的常规肌注法外,Z-Track肌内注射法和气泡封堵肌内注射法[2]在欧美等国家流行。虽然国内已有后两种肌注法的相关报道,笔者也曾有过研究[2],但仍存在一定几率的操作并发症。因此,本研究对现有的Z-track肌内注射法进一步改良,试探讨根据患者不同体重指数,采用改良的Z-Track肌内注射法确保药液完全注入肌肉层。皆在进一步降低操作并发症,有效减少药物外溢,提高药物利用度,为临床选择肌内注射方法提供实践依据,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通过南通妇幼保健院伦理审查委员会的审查。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于本院妇科生殖助孕组的86例IVF-ET术后行黄体酮肌内注射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本研究开始前一周内双侧臀部均为接受任何注射。②意识清楚,无重要脏器疾病及循环不良。③年满18周岁,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注射部位有感染、硬结、肌肉萎缩等局部异常。②一侧臀部注射后72小时内,又接受其他药物注射者。所入选的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实验组年龄24—38岁,平均(29.23±3.79)岁;平均体重指数(BMI)23.56±4.78Kg/m2;初次受孕者32例,2次及以上受孕者11 例。对照组年龄25—37岁,平均(28.96±4.01)岁;平均体重指数(BMI)23.91±5.02Kg/m2;初次受孕者31例,2次及以上受孕者12例。两组在年龄、体重指数、孕周、孕次、注射时间、剂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张建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