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天士治胃脘痛气味四法
更新日期:2018-05-24     来源: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浏览次数:182
核心提示:摘要: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的病症,清代名医叶天对治疗这一病症颇有其自己的见解,擅以药物气味分治不同证型。文章通过研读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

摘要: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的病症,清代名医叶天对治疗这一病症颇有其自己的见解,擅以药物气味分治不同证型。文章通过研读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从气味配伍角度归纳其治胃痛四法,以资临床运用。
关键字:叶天士;胃脘痛;气味配伍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历代医家对治疗此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叶天士认识此病亦有其独特的见解,认为“初病在经,久痛入络,以经主气,络主血”、“通字须究气血阴阳,便是看诊要旨矣”。从其药物配伍的原则探其治胃脘痛大义,不外乎苦辛通降理气、辛润通络、辛甘扶阳、甘凉润滑益阴这四法。文章浅析其气味治则,探其用药规律,以期临床运用。
1、苦辛通降理气
叶氏云:“肝木宜疏,胃府宜降;肝木横逆,胃土必伤,胃土久伤,肝木愈横;治胃必佐泄肝,泄肝必兼安胃,治肝不应当取阳明”。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脾胃之气升降失施;五行中肝属木,脾胃属土,木旺乘土,土虚木乘,都易产生胃脘痛。叶氏尤其重视肝胃间的关系,叶氏治胃脘痛中的医案共有49个,其中提到肝的就有45个[1]。肝与胃之间的关系主要责之于气机的运行,气机顺畅,升降正常,诸症自愈。《素问·藏气法时论》言:“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辛能行能散,且顺其肝之本性,苦能泄,合而用之,升降复常,且寒热平调[3]。此类辛味药常用干姜、半夏、姜汁、桔梗、橘红、 延胡等,苦味药选川连、枳实、杏仁、山栀、川楝子、厚朴等。此法适用于气阻胃滞及肝气郁滞犯胃所致气机不畅,寒热错杂,虚实夹杂诸证。
《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载陈氏案“宿病冲气胃痛,今饱食动怒痛发,呕吐,……夫痛则不通,通字须究气血阴阳,便是看诊要旨矣,议用泻心法”[3]。处方为干姜 、川连、 人参 、枳实 、半夏 、姜汁。患者因郁怒伤肝,肝失疏泄,肝木侵犯胃土而引发此病;木旺乘土,浊气上踞,气机逆乱,胀痛不休,气闭热自内生;患者先有中焦虚寒,后有内热,故发为寒热错杂,气机失和。治以苦辛通降调畅气机,平调寒热。方中选用辛热的干姜、辛温的半夏、姜汁,配以苦辛的枳实、苦寒的川连,苦辛通降,寒热并用,使寒去热清,升降复常,则气机得畅,上逆之气得降,胀痛可除,呕吐自愈。
作者:黄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