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纸本文化在交流和传播中的特色
更新日期:2018-06-15     来源:出版发行研究   浏览次数:204
核心提示:摘要:中国古代纸本文化源远流长。远古的先民们依类象形,创造出特殊的文字。随着笔墨纸的生产应用和雕版印刷及活字印刷的发明,从用甲骨、木简记事,

摘要:中国古代纸本文化源远流长。远古的先民们“依类象形”,创造出特殊的文字。随着笔墨纸的生产应用和雕版印刷及活字印刷的发明,从用甲骨、木简记事,发展到纸本图书的繁荣;历代编纂典籍、著书立说,爱书、藏书,广泛流通,超越时间和空间,推动了思想的进步、学术的发展和历史的变革;通过类书的编纂、佛经的翻译,书画艺术和雕版印刷的创新,以及南北民族之间的交流,形成了中国纸本文化的特色。

关键词:雕版印刷、纸本图书、藏书流通、承先启后。

早在远古时期,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先民们在兽骨、石器上刻画图形,经过漫长的岁月,在殷商时创造出甲骨文和金石文。通过含有象形因素发展起来的实用精美的文字,记录了他们的社会生活,以及人们的思想和言行。从大量出土的甲骨、竹木、缯帛上的文字和图画,可以知道春秋战国以至汉代,甲骨、竹木、缯帛,逐渐由纸代替,已有图书收藏和流通。“物象精华,乾坤微妙,古传今而华达夷,使后起含生,目授而心识之,承载者以何物哉?”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谈到万物万象之精华、天地宇宙之奥妙,这些知识从古传至今,从中华传至四夷,靠的就是纸这样的载体。纸质图书联系了人们之间的智慧和情感,发挥着传播文化、继承传统、发扬光大,建设美好未来的功能。爱书、抄书、刻书、印刷、收藏、图书流通,历代皇室官府、书院寺观、文人学者,为广收天下一切图书,体现了“仁人爱书”,传播文化的思想,他们创造雕版印刷和图书流通的功绩,流传给我们珍贵的文化宝藏,令人肃然起敬。在古代浩如烟海的图书中,包罗万象的类书,融入我国传统文化的佛经,雕版印刷的书画,以及南北民族、中外图书的交流,中国纸本图书的发展演变呈现出它的延续性、包容性、艺术性和凝聚性等特色。

一、包容万象 承先启后的类书
类书是将我国有史以来,从原始社会经过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演进中人们创造历史文化的文字图象资料,进行分门别类编纂的图书。类书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典章、制度、人物、典故、诗文、辞藻、飞禽走兽、草木虫鱼,社会生活与自然现象无所不包。主要是供皇帝官吏施政借鉴历史,文人学士撰书立说,科举考试阅读和查证资料。
类书卷帙浩繁,内容极其广泛,如百科全书。1935年邓嗣禹编《燕京大学图书馆目录初稿》的《类书之部》把类书分为十门;1、类世门;2、典故门;3、博物门;4、典制门;5、姓名门; 6、稗编门;7、同异门;8、鉴戒门;9、蒙求门;10、常识门。刘叶秋编纂《类书简说》中论述了类书的起源与发展。
作者:李寻玉

2018-04-27• 中国古代纸本文化在交流和传播中的特色
四、合而不同共创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在与南北民族和邻国的交流中发扬光大。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多民族组合的大家庭。天下一家的思想在唐宋时得到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