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CAP方法计算小震震源机制
更新日期:2018-06-22     来源: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浏览次数:193
核心提示:摘要:本文采用CAP方法,利用来源于紫坪铺水库的七个专用地震台站收集到的宽频带数字地震记录,反演了2008年2月28日四川成都都江堰ML3.6级中小震的震

摘要:本文采用CAP方法,利用来源于紫坪铺水库的七个专用地震台站收集到的宽频带数字地震记录,反演了2008年2月28日四川成都都江堰ML3.6级中小震的震源机制。得到MW震级为2.9级,节面Ⅰ的走向108°,倾角48°,滑动角-111°;节面Ⅱ的走向318°,倾角46°,滑动角-68°。CAP测定此次事件最佳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分布在地下3km附近,发震断层为带有正断层机制的纯倾滑断层。并分析了用CAP方法计算小震震源机制的可行性。
关键字:CAP方法,震源机制解,紫坪铺水库小台网

0 引言
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是指震源区在地震发生时的发震应力、方向和断层错动方式的力学过程,是由地震产生并被许多测震台站记录到的地震波形分析的结果,是所得到的地震的断层面及与该断层面垂直的辅助面的参数和其它有关参数的总和。由于地震的震源机制从一定角度描述了震源的性质及其破裂过程,因此及时地确定地震的震源机制对于地震本身的研究、孕震机理的解释及震后应力的分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研究人员在针对震源机制的研究过程中通常根据震源体与波长的相对大小将震源分为两种不同类型的的模型。一种是点源模型,地震波长比震源体大得多(超过一个数量级)时可以将震源看作点源模型;另一种是非点源模型。点源模型又可以根据近似模型的不同进一步分为单力偶模型和双力偶模型,主要包括各向同性点源模型(Isotropic Point Source, IPS),矩心矩张量模型(Centroid Moment Tensor, CMT)。非点源模型主要包括有限矩张量模型(Finite Moment Tensor, FMT)和有限破裂模型(finite fault)。对于可以用点源近似的地震,用矩张量描述比较简洁且准确,但由于地球上天然地震的震源多发生在断层上,震源成份绝大部分为双力偶,只有极少数天然地震含有少量非双力偶成分(Lay and Wallace,1995;Dziewonskie,1981)。因此在绝大多数的研究中用点源描述地震震源。
目前,分析求解地震的震源机制有以下三种方法:
1) 初至波法
利用P波初动方向资料来估算震源机制解是一种比较直接的反推震源性质及破裂过程的方法,简单快速,且结果比较可靠,是地震学届公认的求取震源机制解的比较有效途径之一。
2) PS振幅比法
由于利用P波初动法求解地震的震源机制对台网的密度和分布都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不易同时被大量台站检测到的小震微震,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地震工作者提出了用地震波形记录测定小地震震源机制解的思想,相继提出了利用区域台网地震记录P波、S波振幅比资料反演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的方法 ,进一步发展了震源机制解的求解技术[2-5]。
作者:李春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