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应用文写作现状的原因探究
更新日期:2018-06-29     来源:语言文字应用   浏览次数:199
核心提示:摘要:以请假条、通知、板报等为主的应用文是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文体,但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这些被认为是最简单的应用类文体确是最容易出错的。我们

摘 要:以请假条、通知、板报等为主的应用文是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文体,但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这些被认为是最简单的应用类文体确是最容易出错的。我们说应用文在写作中走入了尴尬境地一点都不夸张,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本文从课标不重视,教材体现少,教学不落实,学生欠热情四个方面试图探究出高中语文应用文写作现状进入尴尬的原因。
关键词:新课标,应用文,写作现状,尴尬
引 言
应用文是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文体,是人们传递信息、处理事务、交流感情的工具,实践性很强。在现代社会中,学会应用文写作,无论是对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还是对于普通公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曾说过“大学毕业生可以不会写小说、诗歌、剧本,但必须会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扎实又通顺不可。”[1]可以说,叶先生为大学生如何写应用文提出的要求是合理并必要的,但是在现实中却不是如此。
最近,我看到了这样一篇新闻报道“在一节大学语文课上,老师分别向5名学生提问请假条的格式,却没有一个人能够准确答对,更有甚者,连请假条的标题和落款位置都搞不清楚,这样的尴尬场景让那位大学教授忧心忡忡。”[2]看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在应用文的写作实践中,是哪些原因造成了它如此尴尬的境地呢?
究其原因,有可能是作为基础教育的语文写作教育出现了问题,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在学生有能力进行创造性思维写作时却无法得到有效的训练有很大关系。这其中应该有应试教育的问题,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写作教学的问题,应该还有教学大纲的制定、推行者的某些责任。
归结起来,我认为造成应用文在实际写作中如此尴尬的原因至少有如下几点:
第一、课标不重视
这里的课标指的是教育部于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新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版块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同时,新课标明确了“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与此课程性质相适应,在之后课程标准设计的版块中都应该力图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但是不幸的是,整个新语文课程标准在体现语文人文性方面可谓做到了尽善尽美,但是在工具性也就是语文的应用性方面却少有论述。只不过是在具体版块的表述中加入了“应用”或“语言文字应用”的字眼,却没有指出在课程设计中应该如何具体设计。
作者:闫 配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