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 » 经济 » 正文
消费者对转基因鱼态度的形成及影响因素模型
更新日期:2018-07-06     来源: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浏览次数:203
核心提示:摘要:为探究中国消费者对转基因鱼的态度,以转基因三文鱼为例,基于微博和微博评论数据,利用扎根理论进行探索性挖掘,提炼出感知风险、感知利益、消

摘 要:为探究中国消费者对转基因鱼的态度,以转基因三文鱼为例,基于微博和微博评论数据,利用扎根理论进行探索性挖掘,提炼出感知风险、感知利益、消费者信任、消费者知识、道德认同5个主范畴,构建了消费者对转基因鱼态度的形成及影响因素模型。消费者感知利益主要包括经济实惠、转基因产品优势两个维度;感知风险主要包括环境风险、健康风险、知情权被侵害、营养和口味风险、政治风险五个维度。消费者信任、消费者知识、道德认同会作用于感知风险与感知利益,并对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产生影响。研究结论对于决策者深入理解我国公众对转基因鱼的态度、制定产业化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转基因鱼;感知风险;感知利益;消费者态度
一、引 言
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的核心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工业、农业、环保、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帮助人类解决各类难题。自1996年首例转基因农作物产业化应用以来,全球转基因技术研究和产业应用快速发展,全球已累计批准25种转基因作物进行商业化生产。截至2014年,转基因植物种植面积已达1.815亿公顷[1]。转基因作物的诸多优点给人类带来了福音,但与此同时,国际、国内出现的一些转基因事件使人们对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产生了怀疑,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的不确定性、潜在风险引发了长时间激烈的争议[2]。
2012年12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公布了一份针对转基因三文鱼的评估草案,认为由美国AquaBounty公司研制的“转基因大西洋鲑鱼”不会对人类健康或环境造成威胁[3]。2015年11月19日,FDA在其官网公布全球首例获批供人类食用的转基因动物—转基因三文鱼上市,开始了产业化进程,此事件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在转基因鱼方面,中国的研究技术处于国际前列。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团队比美国AquaBounty公司更早研发出了转基因鲤鱼,并更早完成了食品安全性、致敏性等评价工作,然而未进入产业化阶段。
除了政策因素,消费者对转基因生物的态度也是决定其产业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4]。已有研究表明消费者态度是有效预测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重要变量[5],那么,中国消费者对转基因鱼是什么样的态度,其态度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是什么?食品生产者唯有深入理解消费者态度,明确转基因产品在中国市场的接受度,才能决定是否进行商业化生产。
作者:范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