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村公共品需求研究——以曲靖市麒麟区珠街乡
更新日期:2018-09-17     作者:李艳霞  浏览次数:160
核心提示:摘要:本文通过对农村公共品需求的层次、影响因素的分析,着重论述了需求表达机制在农村公共品提供中的重要作用,得到了以下结论:云南农村地区公共品

 摘要:本文通过对农村公共品需求的层次、影响因素的分析,着重论述了需求表达机制在农村公共品提供中的重要作用,得到了以下结论:云南农村地区公共品的供给与村民的需求不匹配导致公共品的供给效率不高。一方面,这与我国的制度和自身原因有关,另一方面,目前农村公共品供给过程中的需求表达机制存在严重的缺陷。

  关键词:农村公共品、需求表达机制、层次、影响因素

引言

近年来,如何解决农村公共品的供需问题从而实现城乡公共品均等化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关于公共品的供给我国已经有不少学者如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取得丰硕的成果,但关于公共品需求的研究寥寥无几,原因多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居民具有隐瞒自身真实需求的倾向。但我认为这是人性使然,正如亚当斯密所指出的:“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利益”,既然人们认为撒谎对自己有利的话,为什么要说实话呢?其次,经济学家们认为基层政府作为公共品的主要供给者,追求的是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可能更偏好供给满足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公共品。可他们也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基层政府在了解农民需求偏好上具有优势。最后,如何把握居民对公共品的异质化、动态需求也是难题。面对这一事实,笔者将围绕农村的现时公共品需求展开,最终解决以需求为导向的公共品供给问题。

一、农村公共品的内涵及经典理论回顾

在深入分析问题之前,有必要厘清两个概念。一个是农村公共品的概念。在探索农村公共品的定义时,像经济学家通常所做的一样,首先有必要给出“公共品”的定义。1954年,萨缪尔森在《公共支出的纯理论》(The Pure Theory of Public Expenditure)一文中对公共品的定义进行了描述。“每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都不会导致其他人对于该物品消费的减少。与之相对应的物品为私人物品,它是指如果一种物品能够加以分割而每一部分能够分别按竞争价格卖给不同的个人,而且对其他人没有产生外部效果。”自萨缪尔森给出公共品的定义以来,受到了来自三反面的质疑:一是他的分析暗含着公共品两个特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是天然决定的,而现实中各种物品的经济性质在许多情况下受制于人的作用。例如,私有化会导致公共品的属性发生变化;二是萨缪尔森对公共品这两个特征的概括被批评是高度抽象的,对现实公共品的分析没什么用处,因为现实中多数公共品都不是他所说的公共品,也就是说生活中的物品要么具有非排他性而不具有非竞争性,要么具有非竞争性却不具有非排他性,这就很难将其归于萨缪尔森所定义的公共品之中。三是这两个特征没有得到严格的证明。萨谬尔森关于公共品边际成本为零的分析,与他所作的公共品两个特征的概括,都是以他假设的纯公共品为理论前提的,他们不能互相证明。农村公共品具备了公共品的大部分特性:农村公共品建成之后,将为整个村庄所消费,并不能排除某一部分村民在消费者之外;而且大部分人的消费质量和效益都差不多。结合上述公共品的定义,农村公共品是区别于满足农民个别需要的私人产品而言的、局限在农村社区范围内的、用于满足农村社会的公共需要,具有一定的非排他性或非竞争性的社会产品。

另一个是公共品的需求表达机制的概念。公共品的需求表达机制是指潜在消费者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一定的表达渠道表达自己对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品数量、质量、分布等的期望。要深刻理解这一概念需要作如下补充:(1)之所以表述主体为潜在消费者是因为这一过程一般在公共品生产出来之前,所以需求表述者不一定是实在的消费者。(2)表述内容就现阶段的农村而言最重要的是公共品的数量问题。(3)需要指出我们在分析市场失灵、公共品供给等一系列问题时,实际上已经隐含了认识和结论上的倾向,那就是提供公共产品是各级政府已不容辞的责任。概念的厘清有助于我们对问题的分析,下文中我将结合云南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实际状况对农村公共品的需求状况展开详细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