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空间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
更新日期:2022-03-22     浏览次数:87
核心提示:二、文献综述随着近些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空间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引起了我国学者广泛关注。就业空间结构反映的是城市的经济特征[2],且

二、文献综述

随着近些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空间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引起了我国学者广泛关注。就业空间结构反映的是城市的经济特征[2],且是城市空间研究的核心要素之一。国外对于城市经济空间结构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Clark提出的关于城市人口密度的负指数模型,随后众多学者围绕该模型不断进行修正与发展,如Smeed的负幂指数模型、Newling的二次指数模型、Frankena的三次方函数模型[3-6]。国内对城市空间的研究起步较晚,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对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基本处于停滞,八十年代之后我国城市空间的研究主要在于理论的引用与扩展[7]。八十年代末之后国内学者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实证研究开始大量增加。丁成日等在北京市总体规划修编的技术支持中将人口密度分布以及就业密度分布纳入方案规划中,并利用各区总人数、总就业人数与各区面积推算人口密度与就业密度[8];陈晨利用“五普”“六普”的数据与行政区划数据推算了就业密度空间分布,对我国2000年-2010年城乡就业空间的变迁进行了探讨[9];王波采取行政区划与交通小区相结合的方法划分基本单元,通过地性质数据来修正匹配研究单元不同行业的就业数据并计算就业密度值对南京市区的就业空间进行研究[10];王晖利用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第二次与三次经济普查数据推算了就业规模与就业密度对南京的空间进行了刻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