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意义上的“实词虚化”
更新日期:2022-03-31     浏览次数:116
核心提示:3.王进道:小官人若是不当村时,较量一棒耍子。(《水浒传第二回》)耍子一词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被玩儿玩耍取代,在浙江和江苏的部分地区的方言中仍说

3.王进道:“小官人若是不当村时,较量一棒耍子。”(《水浒传·第二回》)

“耍子”一词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被“玩儿”“玩耍”取代,在浙江和江苏的部分地区的方言中仍说“耍子”。

在网络流行语“无语子”“绝绝子”等词中,“子”的语义进一步弱化,也就是一般所说的“语法化”。

近年来,有很多关于“语法化”的研究成果,沈家煊在其《“语法化”研究综观》一文中认为传统意义上的“实词虚化”,就是我们所说的“语法化”,它指的是语言中的具有实在意义的词转化为无实在意义、仅表示语法功能的成分的过程或现象。

“子”本来是实词,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随着人们对事物的抽象能力不断提高,会用它表示一些抽象事物,因此它的意义进一步弱化,其独立性减弱,逐渐黏着,演变为词缀。吕叔湘在其《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中认为,“子”作为后缀,用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性成分后面,可以构成名词,比如:“桌子”“傻子”“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