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 » 哲学 » 正文
胃脘痛的病因
更新日期:2022-05-17     浏览次数:127
核心提示:胃脘痛的病因包括外因和内因。外因方面,其发生与外邪客胃、饮食不节、瘀血内停等因素密切相关。寒、热、湿等外感之邪入侵机体,客于脾胃,壅滞中焦脾

胃脘痛的病因包括外因和内因。外因方面,其发生与外邪客胃、饮食不节、瘀血内停等因素密切相关。寒、热、湿等外感之邪入侵机体,客于脾胃,壅滞中焦脾胃之气,不通则痛;《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能散小络急引故痛。”寒邪易伤阳气,性凝滞而主收引,最易阻滞气机、瘀滞血脉,不通则痛;热邪与湿邪易合而为病,湿热犯于脾胃,胃气不降,脾气不升,中焦气机升降失常,发为胃痛,又可影响脾之运化,内生湿邪,加重病情。高士宗《素问直解》指出“胃主纳,脾主运,皆受水谷之精,犹之仓廪之官。”脾胃互为表里,胃主纳,脾主运,与饮食密切相关。若纳食失去节制,多食生冷辛辣刺激或肥甘厚腻等,一方面直接损伤脾胃,致其无法运化水谷精微,胃失和降,壅于中焦,不通则痛;另一方面,过食肥甘厚腻及酒醴之品,可蕴湿生热,碍于脾胃,胃气壅滞,气机停滞而引发胃痛。如《医学正传·胃脘痛》说:“致病之由, 多由纵恣口腹喜好辛酸恣饮热酒煎煿复餐寒凉生冷朝伤暮损, 日积月深……故胃脘疼痛。”若脾失健运,胃失通降,受纳水谷不行,宿食积滞,久滞则郁而化热湿热相搏于中焦,壅遏气机升降失和,可进一步加重胃痛。郭淑云教授认为血瘀是其重要病机,并分为有形之瘀与无形之瘀分别论治。有形之瘀瘀血停滞于局部,表现为疼痛固定而刺痛,无形之瘀多为血液运行不畅而引起胀痛不适[2]。国医大师徐景藩[3]认为瘀血既是病因又是病理产物,各种原因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水谷精微无法运化输布全身,气血生化匮源,无法推动血液正常运行而引起血行停滞成瘀是本病发生的关键,而瘀血滞于胃络,闭塞经脉,而发为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