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种植体有以下几点影响初期稳定性和骨结合强度
更新日期:2022-05-26     浏览次数:104
核心提示:在口腔领域中,对于短种植体和常规种植体没有普遍共识,很多研究人员都提出过各自的看法。国际口腔种植学会共识会议2018年将长度6mm的种植体定义为短种

在口腔领域中,对于短种植体和常规种植体没有普遍共识,很多研究人员都提出过各自的看法。国际口腔种植学会共识会议2018年将长度≤6mm的种植体定义为短种植体[3],将≤6mm的种植体定义为超短种植体[4]

在传统的理念当中,短种植体因长度比常规种植体短,并发症比常规种植体多等原因,成功率较常规种植体低。但随着短种植体设计的不断提升以及种植体表面处理技术的更新,学者们报道短种植体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可获得92%-99%的长期生存率[5-8],并且无需额外(复杂)技术。2017年张宁等研究者,对于上下颌多颗牙缺失的患者行短种植体双端固定桥修复方案,随访2年成功率97.8%[9];在另一项研究中,将三组不同长度种植体(4,6,8mm)对称植入于上颌的第一,第二磨牙区,固定桥形式恢复并随访36个月,比较三组种植体的边缘骨丢失和种植体成功与否,得到相似的结果[10]

短种植体有以下几点影响初期稳定性和骨结合强度,第一点:短种植体因长度短,与骨组织接触面积少,因此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和骨结合强度比常规种植体略低;第二点:骨密度是影响短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和骨结合强度的因素之一。有研究者报道,上颌后牙区多为III类或IV类骨,下颌后牙区因骨质致密,多为I类或II类骨,因此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区的留存率比下颌后牙区的留存率低;有研究者为此提出建议,若剩余牙槽骨高度为5-6mm,骨质类型为I-III类骨时,可以使用短种植体;若是IV类骨,建议植入常规种植体前行上颌窦提升术[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