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囊型包虫病胆瘘的预测并处理方法的探讨
更新日期:2019-06-24     来源: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作者:巴合提·卡力甫  浏览次数:145
核心提示:肝囊型包虫病胆瘘的预测并处理方法的探讨【摘要】目的探讨肝囊型包虫病发生胆瘘的预测因子并其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12月新疆自治

肝囊型包虫病胆瘘的预测并处理方法的探讨 

【摘要】目的 探讨肝囊型包虫病发生胆瘘的预测因子并其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12月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肝胆外科145例确诊为肝囊型包虫病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胆瘘的存在情况将患者分为两组:胆瘘组(CBF组)和无胆瘘组(无CBF 组);探讨患者性别,年龄,症状(腹痛、黄疸、胆管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包虫数量,包虫直径以及手术类型与肝包虫病发生胆瘘之间的关系。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找出相关预测的因子,再进行多因素综合分析 结果 总共纳入肝囊型包虫145例,平均年龄40.92±17.59岁。患者分为CBF组40例(21.1%),无CBF组105例(78.9%)。单因素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有无黄疸(p=0.0001)、有无胆管炎(p=0.0001)、谷氨酰转肽酶(GGT) (p=0.0001)、碱性磷酸酶(ALP)、包虫数量以及包虫大小(p=0.0001)与CBF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包虫大小、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γ-GT)是CBF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术中缝合+胆总管T管引流,CBF完全愈合。结论 手术前预测胆瘘风险对手术计划的制定和胆瘘的处理是至关重要的;包虫直径大小、术前碱性磷酸酶和谷氨酰转肽酶升高是包虫发生胆瘘的主要预测因素;

关键词:肝囊型包虫病;胆瘘;预测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