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 » 教育 » 正文
从尽心到知性再到知天的递进式感应天命的认识途径
更新日期:2021-06-09     浏览次数:202
核心提示:(一)孟子:感应天的知天观为天人感应论奠定学术理路孟子曾言:乃所愿,则学孔子也。他继承了孔子有关天命的一些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深化、延

(一) 孟子:感应天的“知天”观——为“天人感应”论奠定学术理路 

孟子曾言:“乃所愿,则学孔子也。”他继承了孔子有关“天命”的一些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深化、延伸。相较于孔子,孟子进一步阐释了人对于天命感应的方法和途径,为后来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奠定了理论思路。

孟子在先贤孔子的阐释上进一步思考和阐释如何“得天之命”这一问题,并提出了从尽心到知性再到知天的递进式感应天命的认识途径。他以性善论为认识基础,将人们对于天的认知转变为通过对人自我认知、对人世现实的关注来感知天命,将“天”之内涵的认识立足点的指向转向人,天命虽仍是一种超越时空、非人力能左右的客观必然存在,但人们知天命的核心价值取向不是承天命而为之,而是通过知天命来认识自我、认识人世现实,最终达到“立命”的人之价值。“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以心释性,尽心而知性,知性而知天。孟子的心,是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2022-08-26• 儒家的“天命观”渊源
(1)中国文化中对自然的敬畏中国文化中普遍蕴含的对自然的敬畏,是一个可以追溯到史前就存在的观念,著名的大禹治水讲的就是一个因势利导、顺应自然...
2022-05-25• 复兴儒家文化不可或缺的方式
二、文化复兴现代祭孔活动对传统儒家文化的复兴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格尔茨在《解释人类学》中说:文化概念实质上是一个符号学的概念,它表示的是从历史...
2022-05-13• 儒家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
中国古代儒家文化主张天人合一思想,其本质是主客合一,指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相通和统一。所谓天地变化,圣人效之,与天地相似,故不违。儒家通过...
2022-03-15• 中学语文教学中深入体悟儒家思想精髓
最新的研究成果,本论文的主要观点为儒家思想历经几千年的锤炼,不仅在为人处世、治理国家上给我们留下了诸多可借鉴思想,其在教育理念上也毫不吝啬,...
2022-01-11• 儒家独特的思想与伦理政治观
(一)论语修齐治平思想符合新课标立德树人的要求修齐指的修身齐家,提高中学生的自我素质。 由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
2021-11-23• 蕴含着明显的宫廷色彩和儒家思想
2.冀菜、鲁菜餐饮业差异性冀菜餐饮业和鲁菜餐饮业受各自菜系特点等多种因素影响,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显著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
2021-08-25• 知识分子历来接受的儒家传统文化的哲学体系
(一)文人学者的使命意识如果说社会是一座金字塔,塔尖象征着上位者和统治阶级,基座是普通平民和愚昧大众,那么中间的中产阶级就比较复杂。他们中的...
2021-07-27• 儒家鼻祖孔子已然关注了人性的问题
1.天-人观下的人性。然而无论是中国的显学还是隐学,其人性观多与天有一定的关联。儒家思想是中国主流思想的代表,儒家鼻祖孔子已然关注了人性的问题...
2021-06-22• “波士顿儒家”南乐山对礼学的诠释与移植
摘要儒家礼学思想在西方汉学界的传播跨越了宗教对立与现代价值质疑双重障碍。在芬格莱特开启了用西方哲学架构礼的先河之后,对礼学的关注与探讨在西方...
2021-06-22• 试论朱熹对儒家公私观的发展——基于临政处事之
摘要亲亲之恩既具公共普遍意义,又有个人特殊性,其公私双重意涵使得儒家公私观复杂且吊诡,也造成了实践中的难题。这在为政者的政治实践中表现得尤为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