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 » 教育 » 正文
对道德与艺术救赎渴望
更新日期:2022-04-07     浏览次数:79
核心提示:(一)西方文学作品中的中国情结西方文学作品中描写中国的传统由来已久,若从《马可波罗游记》算起则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其文本类型也不可枚举,有历史

(一)西方文学作品中的中国情结

西方文学作品中描写中国的传统由来已久,若从《马可·波罗游记》算起则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其文本类型也不可枚举,有历史地理著作、民间传说、游记和小说等。西方的中国形象在不同的时期、文化语境下不断发生着变化,就像一条变色龙。中国形象的不断变换与其说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不如说更多的反映了西方历史文化发展的进程。西方所描绘的中国形象“是西方文化投射的一种关于文化他者的幻象,是西方文化自我审视、自我反思、自我想象与自我书写的方式,表现了西方文化潜意识的欲望与恐惧。”西方对中国文化的反应,既受到客观情况的制约,也受到自身兴趣、观念及潜意识需要的影响,对中国的各种观点既反映了他们所表达的时代,又吸收了早期陈旧的观念。中国形象进入西方现代文化,先后出现了三种形象类型:“大汗的大陆”、“大中华帝国”、“孔夫子的中国”。近代以来,西方对中国普遍持贬斥的态度,但在20世纪初期西方作品中作为“孔教理想国”的中国形象却又短暂复归,狄更生笔下的中国正属于“孔教理想国”的一种类型,《约翰中国佬信札》渗透着古典的质朴与浪漫的感伤,以及对道德与艺术救赎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