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 » 教育 » 正文
不良道德观念是考试失信行为的内在动力
更新日期:2022-04-23     来源:当代教育与文化   浏览次数:124
核心提示:首先,初中生对于考试的看法是比较全面的,认为考试的功能主要是检查学习情况与升学选拔,也有访谈者认为考试是没有意义的。这些对于考试的看法在现实

首先,初中生对于考试的看法是比较全面的,认为考试的功能主要是检查学习情况与升学选拔,也有访谈者认为考试是没有意义的。这些对于考试的看法在现实生活中是比较常见与普遍的,探究其出现的原因于本研究意义不大,而这些观点对于学生考试是否诚信确是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有受访者提到,考试是否作弊取决于考试是否重要,在重大的升学考试中,成绩直接影响其学业前途。

其次,对于作弊的动机,本研究提炼出了四个次类属,分别是“态度不端正”、“自我认知有误”、“激励与惩罚的不适宜”和“有利环境的出现”。态度不端正主要表现为:与同学打赌谁敢在考试中作弊,个体以玩笑看待考试作弊行为;认为考试不作弊是胆小、是在同学面前“丢面子”的;或者是将成绩看成是能力的象征,认为成绩下降会被他人嘲笑。在自我认知方面,初中生表现出学业自我效能感低、诚信推脱和习惯性懒惰等观点。“激励与惩罚的不适宜”是指家长与老师对待孩子成绩的做法是不恰当的,在激励方面过分宣扬物质激励,使学生对考试认知出现误解,认为考试仅仅是获得物质奖励的途径。在惩罚方面,家长与老师在忽视孩子个人能力的情况下做出的过高要求,会使孩子丧失取得成果的动机,孩子还会为了逃避成绩下降的严厉惩罚而不得不考试作弊。最后关于“有利环境的出现”是指学校提供的松懈考试环境以及教师对考试失信行为的消极应对,这些会增加学生的侥幸心理,并减少对考试、学习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