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 » 教育 » 正文
天赋与教育的关系
更新日期:2017-06-07     浏览次数:214
核心提示:教育根基于人的发现,特别是人的天赋的发现,因为好的教育本乎于人的天赋。

 教育根基于人的发现,特别是人的天赋的发现,因为好的教育本乎于人的天赋。教育要发展人,首先应该正确认知人的天赋。《辞海》认为,天赋有两层意思:一是自然所赋予或生来具有的;二是天资。[i]根据辞海或相关辞书的定义,将天赋理解为个人与生俱来的、不可变更的自然禀赋,成为一种主流声音。

天赋思想源远流长,认知人的天赋,洞悉天赋的奥妙,揭示天赋的本相,必须统观天赋思想的历史生态,把握天赋思想的流变脉络。在哲学领域,唯理论和经验论坚持不同的天赋观或认识论。唯理论肯定天赋的前在性和必然性,认为“上帝创造我的时候把这个观念放在我的心里,就如同工匠把标记刻在他的作品上一样”[ii],如柏拉图的“回忆说”、奥古斯丁的“天赋记忆说”、笛卡尔的“天赋直观呈现说”等。经验论坚信人的一切知识皆为后天经验的结果、人的心灵是完完全全空白的,认为“凡在理智之中无不先在经验之中”,坚决反对天赋的前在性和必然性,坚定人们“不必借助于任何天赋的印象,就能够获得他们所拥有的全部知识”[iii],如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洛克的“白板说”、巴克莱的“物是观念的集合”等。洛克的《人类悟性论》以唯物论的见解,确定知识之起源并以坚决的态度,批判天赋观念论之谬误,认为“人的精神最初仿佛是一块干净的黑板,一张未经写字的白纸。由于我们感觉活动的结果,这一张纸内容就逐渐充满了生活。精神结果经验而取得了种种的表象。我们只能从经验中得到认识。经验是由两种观察而取得的:第一种观察之对象是外界事物(感觉);第二种观察之对象则是内部生活(反省)”[iv]

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天赋观无疑都是片面的,两者皆缺乏综合的视野:唯理论是一种片面强调人的理性作用的认识论学说,其观点遭到了培根、霍布斯、洛克、休谟等经验论者的猛烈抨击,成为经验论者争相攻伐的“阿喀琉斯之踵”;经验论看到了人的理性的有限性,同时也过分地夸大了经验的作用。无数的经验或研究表明,天赋是客观存在的,人的天赋差异也是客观的,它“不以尧存,不以桀亡”,上帝也改变不了,“凡那些不可由视觉觉察到的由经验而来的力量、凡那些不可归结为机械规则的技能,均是某种遗传的天赋的结果”。

教育受制于人的天赋,而人的天赋又受制于遗传。天赋具有遗传性,即遗传是天赋存在的基础,也为教育的生发提供可能条件。本人认为,天赋是人的发展潜能或一切可发展性。天赋具有可塑性、可改变性、可生长性,这为教育功能的拓展和释放提供了空间和可能。无视或忽视人的天赋,教育将畸形发展,对个体的整个人生将无足轻重,甚或误导个体的人生旅程。无视或忽视人的天赋,天赋将变得可有可无,本乎天赋的教育与天赋将处于分裂或绝缘状态,彼此毫无相干,教育由此而成为不是立足于个体自然生长的低效劳动。

    人非生而知之,乃学而知之。人的一切知识乃至智慧源自后天的学习,源自人的可教性,源自人的潜能的发挥,源自人的可发展性的发展。人的天赋是一种潜在的可能,它们经由教育从潜在转化为现实,人也由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教育的生发内在地根基于人的天赋,内在地根基于人的发展潜能或一切可发展性。人若失去了发展的潜能或一切可发展性,那就不可教,也不可学,教育也就无意义了。人因为具有潜在的多种发展的可能,才具有可塑性、可教性、可生长性和可发展性。正因为人具有这种潜在的可能,教育才有存在的必要,也才有用武之地。也正因为人具有这种潜在的可能,教育才会耐心地去寻找人、发现人和引导人,才会竭力让自身成为一种培养人的“艺术”,而不至于异化为人的加工“工厂”。

2022-04-20• 音乐领域表现出异于常人的音乐感知力和卓越的天
一、不期而遇的音乐成长历程叶尔达老师与音乐相识源于舅舅亲手制作的一把陶布秀尔。他探索不久,便可以熟练弹奏萨尔吾登舞曲;之后,跟随乌兰牧骑的一...
2018-05-24• 浅谈儿童中心的重要性
【摘要】儿童教育的现代观念最早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起源于卢梭对儿童的发现,在杜威提出儿童中心之后,儿童教育的现代观念及立场已基本成熟。正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