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 » 教育 » 正文
浅析生态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更新日期:2017-07-27     浏览次数:169
核心提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存在和发展所必须面对的最基本的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与自然的矛盾性质和特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人类的生存,人类必须理性地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现代生态自然观的思想,充分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为了人类自身的利益,必须理性的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现代生态自然观的思想,坚持可持续性发展模式,发展生态产业,真正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协调发展。

1.生态自然观的产生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现代生态自然观的直接理论来源。生态自然观是当代人针对当代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进行反思的结果,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现代生态科学的发展是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科学基础。

(1)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现代生态自然观的直接理论来源。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马克思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人作为自然存在物,是“生活在自然界中”的,而不是存在于自然之外或凌驾于自然之上的。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以来于自然界。人类要想持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进行劳动。人类正是在改造自然界的生产劳动中,才实现了人的本质。

马克思认为在社会生产中“人和自然是同时起作用的”,提出了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的概念。并指出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制约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恩格斯在总结了人向自然界索取的教训后深刻地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要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自然与社会是不可分割的,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协调,实质上是人与人的问题、人与社会的问题。不改变社会环境,就不可能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就在于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体系中包括的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为现代生态自然观的确立奠定了哲学基础。

(2)“生态危机”是生态自然观产生的现实根源。20世纪之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的生产、消费活动对自然界的巨大冲击带来了事关人类命运的大问题,即生态危机问题。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的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当代生态危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人口激增、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短缺、环境污染。

“生态危机”是人与自然对立冲突的必然结果,是由于益机械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以人类中心主义为思想内核的传统的自然观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单纯的追求经济增长所致。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打破了神、人、自然的三级结构,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传统工业生产方式加深了人与自然的对立,工业社会高投入、高产出、高消费的生产消费方式把人与自然的对立推向高峰,造成“人类生存困境”。

(3)生态自然观的现代科学基础。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的发展为生态自然观提供了现代科学基础。系统科学为生态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环境科学为生态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生态学为生态自然观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科学指导作用。

人口问题实质上是人口数量与环境容量的矛盾(即生态承载力问题),人口不可能无限增长,地球的容量是有限的。这个矛盾人类可以通过自觉控制出生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环境容量的方式加以解决。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实质上是人工环境、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的矛盾。人工自然一方面提高了生产力,另一方面导致了生态系统的失衡。创造生态产业(人类生产生态化)将是一场新的工业革命。生态产业的建立将大大缓解人工环境、人工自然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最佳选择。

生态学研究了人与自然关系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人类对环境的开发利用必须持谨慎态度,必须尊重生态规律。人类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关注全球价值,注重生态规划,开展生态质量评价,研究生态工程及生态工艺设计,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指导下组织生产、消费。

2. 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及其主要特征

生态自然观是系统自然观的新发展,是系统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人类社会出现了严重生态危机后,人类的自觉反思与觉醒,是现代科学发展的结果,也是人类解决生态问题的必然。生态自然观是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其基本思想包括:

(1)生态系统是具有整体性的生命系统。生态系统是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共同组成的自然整体,是以生命的维持、生长、发育和演替为主要内容的活生生的系统。生态系统的平衡、破坏和演化,都是围绕生命物质来进行的。另外,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是由各个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2)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由外来能量的输入维持。自主性是自组织系统的一种基本特性。自组织系统是系统具有自催化、自增长、自产生、自更新的特性。系统具有自我调控、保持平衡的能力。

(3)生态系统是自动平衡系统。生态系统的动态过程是由系统内的物质运动决定。

(4)生态平衡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维护生态平衡不是保持其原来的稳定状态,不是单纯的消极适应和回归自然,而是遵循生态规律,自觉地积极保护自然。

现代生态自然观有三个显著特征:第一,强调自然界的整体性。从生态学的意义上看,自然界就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存在的。任何一种微小的局部变化都可能引起整体的一系列相应的变化。在人与环境的这个生物圈中,每一物种所具有的特性都是对某一特殊环节适应的结果,没有任何一个物种能够单独生存和发展,它们只能在大的合作背景下,互相竞争和相互利用,在共同维护生命、维护系统存在、促进生物圈稳定的前提下来实现自己的生存进化。

第二,强调人类活动的能动性和人的主导地位。人不是以自然形态存在,而是以能动的主体形态存在。在人类所及的一切自然领域,无不深深地刻有人活动的印记,今天的自然界更主要地以人工自然的形态展现在人类面前。人在与自然协调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社会属性。人可以借助社会力量、通过有组织的活动,把自然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人可以发展科学技术为自己服务;人并不满足自然界的表面恩赐,而是从人的需要出发改造自然。

第三,强调人和自然关系的和谐性。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的能动性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而且是一个有条件的方面。人的能动性只有当人按照自然界固有规律行动时才能显现出来。否则,人就必然遇到自然界的报复与惩罚。人与人之外的自然界构成了生态系统,人类是这一系统的中心,系统的物质与能量的交换靠人的实践活动来实现。人对自然有调节和改造作用,自然界具有满足人类发展中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生活需要以及消除破坏和污染的自净功能。但是自然界的供应和承受是有限的,人的能动性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这就要求人们更深刻地认识自然规律,自觉地按照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办事,大限度地减少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那种以征服自然、剥削自然,不借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谋求人类自身利益的价值观是完全错误的。现代中心论以人类的需要来衡量改造自然的合理性,主张完全从人类利益的角度来保护生态环境的价值观也是片面的。

现代生态自然观推崇生态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在维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寻求人类的根本的、最大的、可持续的利益的思想和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