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 » 教育 » 正文
公办幼儿园教师课程实施现状探析
更新日期:2017-08-03     浏览次数:288
核心提示:以幼儿教师作为切入点来研究幼儿园教师课程实施现状。将幼儿教师课程实施现状划分为幼儿园教师制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落实课程计划、进行课程评价的四个维度展开,每个维度又划分为若干项目,课程目标制定具有明显倾向性,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不平衡;制定课程目标依据单调,幼儿的主体地位被忽视;课程内容来源单一;过分关注书本知识,存在明显的小学化倾向。

      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是课程理论和实际进行沟通的桥梁,是调和课程实施诸影响因素、平衡课程理想与实施情境关系的中介。现实中总有一些因素影响着课程实施的效果,比如,国家的课程实施的政策、地方教育行政门的课程意识、学校自身的教育气氛、教师的专业素质以及家长的态度,等等,都会使课程实施变得复杂多变。所以,课程实施就是在众多复杂性中求得平衡,系统考虑影响课程实施的现实因素,最大可能地发挥每一个因素的功能,以期产生最大功效。

为了了解幼儿园教师课程实施的实际情况,我要以五所幼儿园教师为对象,对从幼儿园教师制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落实课程计划、进行课程评价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幼儿园教师课程实施的现状,进而提出了一些优化课程实施的对策来提高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效果,对促进教师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现实意义。另外,关于课程实施的研究,近些年来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研究所重视。但是,对课程实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阶段,关于幼儿园课程的实施研究比较少,希望通过分析影响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能为幼儿园教师课程实施提供一些建议和有效参考,有助于幼儿园课程实施有效进行,促进幼儿真正地全面发展。

二、概念界定

()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是一个有计划、有组织的互动过程。具体来说,它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和所指导的教学原则、评价建议等,参照所选用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内容材料、呈现方式等,结合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经验、风格,从学生学习水平、志趣、习惯以及教学的设备、资源、环境等条件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践显现课程本质、体现课程价值、实现课程目标的综合过程。[1]本研究是从广义上来理解“课程实施”概念的,即课程实施是课程设计、课程具体运用、课程评价的全过程。

()幼儿园课程实施

幼儿园课程实施包括下述涵义:首先,是一个从静态到动态的过程。由于幼儿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是多样的,这就不可避免给课程实施带来许多不确定性。课程的实施就是在静态的计划中进行动态调整的过程。其次,是一个由教师自行决定到多种主体参与的过程。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幼儿教育事业不仅仅是家庭和幼儿园的责任,而是一个“宏观的系统工程”。因此,课程实施并不仅仅是教师的事,幼儿、家长和社区人员都是课程实施的参与者。此外,幼儿园课程实施是从预设到生成的过程。教师不仅要具有良好的预设活动的能力,更要具有良好的生成活动的能力,机智地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预设中生成,在生成中调整。[2]本研究中对幼儿园课程实施虽然是从广义上来理解的,但根据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实际,考虑到研究的可操作性,重点研究制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落实课程计划(即具体实施)、进行课程评价的四个环节中教师的行为。

三、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研究的背景

(1)教师是课程实施能不能取得成效的核心因素

从教育活动产生的起源来说,教师与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是课程实施活动的主体。因为课程实施具体情况的复杂性及影响因素的多方面性,如果课程方案得到有效落实,就需要考虑其中的重要因素——教师。所以,把教师与课程联系起来进行分析、解释教师的课程角色并且探讨教师的课程行为越来越受到重视。 教师是直接参与起主要作用的课程实施者,影响课程的许多因素往往要通过教师反映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通过教师这一因素发挥作用。课程实施的效果高低与否,与教师息息相关;作为影响课程实施的关键因素,课程实施中的教师一直是国内外课程研究的热点。

(2)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在信息知识迅速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新的越来越快,要求“为人师表”的教师要认同“终身学习者”这一地位,不断发展自己的专业成长;同时,教师的角色已从知识传递者向研究者变化,教师成为不断掌握教育规律,反思和改进自身教育实施的研究者,这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2020-07-24• 青海省公办幼儿园保育员胜任力现状调查研究
《青海省公办幼儿园保育员胜任力现状调查研究》为作者:索南最新的研究成果,本论文的主要观点为。不知是否符合录用要求,望您批评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