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 » 教育 » 正文
论藏传佛教寺院教育中的辩经在现代学校教育中的运用
更新日期:2017-12-26     来源:中国藏学   浏览次数:224
核心提示:欢迎投稿《中国藏学》

佛教的寺院教育制度兴起于古印度。大约在佛陀圆寂500年后,随着寺院和石窟寺的不断修建开凿,寺院逐渐成为僧人生活和学修的主要场所。经过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和大乘佛教徒们的不断努力,逐步形成了系统独特的寺院教育体系。寺院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佛教经、律、论三藏。寺院的教学方式,为讲经、诵经、辩经、著述和禅观实修的有机结合。学僧们除集体和个别听受三藏经典外,获取和验证所学佛法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立宗论辩。久而久之,辩经成了古印度寺院教育中获取佛教知识、检验所学内容,以至获得佛教学位最为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 公元七世纪佛教传入西藏后,与当地原有的原始宗教———苯教经过长期的斗争,转而互相吸收,互相融合,形成了既有佛学的哲学思想,又有西藏地方色彩的藏传佛教。有学者认为,公元八世纪,藏王赤松德赞主持的佛教与苯教的辩论,可以说是西藏辩经活动的启始。但一般认为,公元1073年,藏传佛教噶举派著名寺庙桑浦寺建成后,著名高僧恰哇·却吉僧格广授各类经典,并创立了辩经院,真正意义上的藏传佛教辩经制度才开始正式形成。以后,这一制度逐步系统化、制度化,进而在西藏和其他藏区以及蒙古地区得到普及和推广。
一、藏传佛教寺院中辩经的内容和方式
藏传佛教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自己完备而独特的教义经典和学修制度。藏传佛教辩经所依据的显宗典籍主要是因明学、般若学、中观学、俱舍学、律学等“五部大论”。辩经主要是通过宗(命题)、因(原因)、喻(譬喻)进行逻辑推理,辩证佛教的教义。辩经的目的,一是通过问难,令自己彻底释疑;二是通过反破,令对方清除邪见。辩经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叫立宗辩,是最经常的辩经方式。辩经时,众学僧围坐在辩经场,轮流充当立宗者,立宗者从学友中起立,垂下所披袈裟以示恭敬。先立一题目,然后双手拍掌,口诵经咒,开始逐一回答学友的提问。问难的人可以拍掌高呼,手舞足蹈,甚至讥讽揶揄立宗人,而立宗人则只能对学友的提问、问难加以解答,不得反问及发挥。在问难和反破时,众人同时击掌助势,并伴以转身、跺脚等动作,而每个动作都有其特定的观想方法来结合进行修行。另一种叫对辩,即由两人双方互相问答,这种方式并不经常进行。辩经的组织层级有以下几种:一是在讲经院中进行的辩论,是学僧在学经初期阶段进行的最为常见的一种,这种辩论在同年级或上、下年级间进行,学僧们互相辩论,有一人提问一人答辩的形式,也有数人提问,一人答辩的形式。二是由寺院主持组织的辩论,这种辩论层次比较高,辩论时由寺院有名望的僧人或者各级学习优秀者提问,答辩者由各级选拔的能言善辩的僧人充任。其三是在法会或者喜庆日子举行的辩论,它是一种学术性的活动,辩论的主要目的是使学者对经典的意蕴不致误解,从而对经义有明确精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僧的学术水平和声望。在藏传佛教寺院中辩经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考试的方法。特别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对辩经非常重视,学僧学习经论、考核成绩、晋升学位(藏语叫“格西”)的主要方法就是辩经(逐级辩论、逐级晋升学位)。历史上,拉萨每年都要举行著名的传召大法会,法会上聚集藏区各大寺庙的高僧,通过辩经方式考取藏传佛教最高学位“拉让巴格西”(相当于现代教育的博士),是每一个僧侣一生的最大追求。

2022-04-08• 乾隆帝大量制作与藏传佛教有关的物品
二、历史回顾财神庙经历了由道转佛、由佛转道的历史变革。相传唐贞观年间,某年腊月二十五,玉皇大帝例行下界,巡视周天,因此处风水甚好,曾在此处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