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 » 教育 » 正文
基于认同机制的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自我管理研究
更新日期:2018-01-20     来源: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浏览次数:195
核心提示:欢迎投稿《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现代意义上的人文素质教育,即教“人之所以为人之道”。就是将人类优秀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则主要是指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和环境的陶冶,促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内化和发展,逐步形成一种稳定的内在品质和价值取向,最终使大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品位的人格修养以及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多维的知识视野。人文素质教育以人文学科为依托。因为人文学科研究的对象是人的世界,尤其是人的精神世界,引导人们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去追求人的完善化[1]。它通过“教化”的形式作用于人的情感状态,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的价值取向,影响人的情感、气质、性格、胸襟等并激发人的创造潜能。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让他们“学会做人”,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智慧的人,一个有修养的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智慧必然会外化为他的言谈举止,体现为一个人的个人修养,进而影响人的命运,就像富兰克林说的:“留心你的思想,思想可以变成言语;留心你的言语,言语可以变成行动;留心你的行动,行动可以变成习惯;留心你的习惯,习惯可以变成性格;留心你的性格,因为性格可以决定命运。”
一、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
在大学生价值观念培养中,人文素质教育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首先,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如何“做人”。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作的根本任务,而“做人”必须以人文素质为基础。当代社会威胁着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贫富差别、毒品泛滥、道德滑坡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从根本上不是科学技术和物质财富所能够解决的,而需要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当代世界许多国家都在关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关注人的健康人格养成问题,并借助通识教育、养成教育等途径来达到目标。在我国,人文素质教育承担了这些教育功能。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开放、自由、理性、宽容的品质和尊重人的价值、关注人的状况与命运的精神;可以引导学生理解人的完整性,把眼光放在比人的物质生存更高的地方;还可以帮助学生打开眼界和心胸,从人类生存的多样性中发现统一性,从差异性中发现属于全人类的经验,从而认识到人类的共同命运,达到超越自我的境界[2]。
其次,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建立具有历史合理性的价值体系。与动物不同,人的生命存在本质上是以价值为轴心的文化生命的存在。人文素质教育通过探讨人的本质,揭示、确立具有历史合理性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批判、解构以往的过时的价值体系,建立起与时俱进的价值体系。承担这一任务的主要是文学、史学、哲学等人文学科。自然科学的新发现、新理论、新学说固然会对价值体系产生重要影响,但并不能建立人的价值体系。例如,目前对于“克隆”研究是否要推广到人类的讨论,就极典型地表明自然科学在价值选择上的失灵。社会科学各分支学科固然都涉及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问题,但必须依靠人文学科所建立的价值体系才能解决这些问题。例如,经济学所涉及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个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取向问题。在经济学自身范围内,是难以说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的;只有通过哲学的探讨,才能对这一问题做出比较合理的说明。离开了人文教育,现代大学的其他教育是难以独立帮助大学生建立合理的价值体系的。
其三,人文素质教育塑造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在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中,真正使人的文化生命得到安顿的是其精神世界。在人的精神世界中,起主导作用的主要还是人文学科。人文素质教育依据人文学科的探索与思考,帮助大学生建立起精神世界的“家”,使大学生不致在依靠知识和技能获得了物质世界的“家”后,反因价值迷失、思想茫然而找不到精神世界的“家”,成为物质世界的富有者和精神世界的流浪者。这一作用,用中国哲学家的话讲,是使人得以“安身立命”;用西方哲学家的话讲,是关涉人的“终极关怀”;用现代教育家的话讲,是使人成为一个“完善的人”。
二、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自我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自我管理的现状
参与调查的学生708名(男生388名、女生320名),全都是非毕业班学生(大一380名、大二328名)。在问卷调查之后,我们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高校大学生关于人文素质教育的态度。下面,我们将对问题进行归类,对学生的作答情况进行初步分析。
1.高校大学生对传统文学、艺术的了解和认识
经常逛书店的人可能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同样是文学类书籍,在现代文学书架前站着的读者要比在古典文学书架前站着的读者要多得多。
虽然高校大学生只能背诵很少诗词的情况不多(新生占24.3%,老生占15.1%),但是能背诵很多诗词的情况也不多(新生占20.8%,老生占17%)。大多数学生的回答都是“不是很多”(新生占54.9%,老生占67.9%)。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上,新生与老生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造成这种统计结果的原因,很可能与中小学的语文教学有关。中小学阶段的语文课,每学期学生都要学习几首中国古典诗词,并且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因此,学生或多或少都能背诵一些古典诗词。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学生除了背诵课本里的诗词以外,并没有很浓的兴趣去学习和背诵其他诗词,而课本的诗词在学习一段时间后也会遗忘,因此能背诵的诗词“不是很多”。
2.高校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在对传统文化有所认知的基础上,学生都会对其产生一定的情感(正面或负面),并产生对传统文化前景的判断。大多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未来感到乐观,这是好事。一个人对某件事物前景的判断,源于他对事物的认识,以及他所感觉到的周围人对该事物的态度。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前景乐观,必定与其察觉到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生命力所在,或是察觉到在日常生活环境中传统文化依旧无处不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密切相关。至于老生对传统文化前景的判断比新生要悲观,可能与他们所参与的大学校园活动以及兼职活动中,现代文化成分居多有关。大部分学生认为传统文化的影响仍然很强大或还有影响,这一调查结果与“您认为传统文化对于当下的中国社会是否很重要?”的调查结果是吻合的[3]。
3.高校大学生对文明礼仪的认知
“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突出精神,是社会交往之道。礼与仁互为表里,仁心爱人是礼的内在精神,恭敬辞让是仁的外在表现。好礼、有礼、注重礼仪是中国这个“礼仪之邦”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高校大学生处于成年初期阶段,已形成较为稳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事物的看法不再聚焦于外在,而更注重其本质。高校大学生对于“礼”的看法,除了要求外表彬彬有礼外,也注重行为与认知的一致性,若内心对他人充满不屑,即便在行动上表现得非常有礼貌,也不属于有“礼”之人。另外,高校大学生注重人际关系,不少学生认为“礼”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正是他们对人际关系看重的一种表现[4]。
(二)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自我管理存在的问题
1.我国高校现行人才培养体系还保留着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面对新的形势,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
2.在培养目标上,强调全面发展、统一规格、系统传授,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过于理想化、模式化,忽视了学生智能的发展、个性特长的发挥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层次、多规格要求。在教育管理上,政策集中统一,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设计偏重学术取向,教师缺乏课程自主权。教学内容陈旧且较多脱离学生发展和社会需要实际,教学过程重学生接受学习和记忆,缺乏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发现[5]。
3.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由于专业细化、课程结构单一,造成学生专业知识面的狭窄,适应能力差。普遍存在着专业课比例过大,而对基础课重视不够;必修课过多,选修课较少;重视显性课程而忽视隐性课程;人文教育和自然科学教育薄弱,人文教育的内容贫乏,失去了教化功能,而自然科学教育大多为专业教育的基础部分,失去了提高科学素养的功能等问题。
4.在教学模式上,重知识的继承轻创新精神的培养,忽视对大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训练,教学方法上注重演绎忽视归纳。演绎法指导下的以知识继承为重心的教育特征是:局限于以前积累起来的知识和技能;培养模仿能力,解决同类问题;有确定的标准答案;思维的重复性操作等等。而归纳法的特征是:不受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局限,鼓励突破和创新;不受现有答案的局限,鼓励发挥自己的新见解;思考问题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鼓励进行移植和新的组合思维的知觉性和跳跃性。

2022-05-30•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党史教育路径探析
《高教论坛》2022年 第4期|梅宜芳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89摘 要:从遵循原则性教育理念以实现方向性教育引导、立足本土优秀文化以实现...
2021-12-02• 高校大学生拥有高度自觉的政治力
(一)教育目的具有一致性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政课在教育目的上具有高度一致性。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历史永远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不仅...
2021-06-23• 高校大学生群体家庭文化背景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一)样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通过随机发放调研问卷的方式收集一手数据。数据采集时间为2020年8月至2020年9月,调查对象选取了中山大学、东北师范...
2021-05-19•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摘要应用型高质量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还需要科学的评价机制去引导。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了更宽广的思...
2020-12-08• 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特点和趋势
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特点和趋势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和人数持续高涨。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的兴起,从2018年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统计报告...
2020-08-26• 浅析习近平法治思想视野下甘肃高校大学生法治意
《浅析习近平法治思想视野下甘肃高校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路径》为作者:康玉娟最新的研究成果,本论文的主要观点为。不知是否符合录用要求,望您批评与...
2020-08-07• 远离市区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与心理压力的相
《远离市区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与心理压力的相关性分析》为作者:杨洁最新的研究成果,本论文的主要观点为目的调查远离市区高校大学生心理压力与参...
2020-07-29• 高校大学生数字音乐平台持续使用意愿研究
《高校大学生数字音乐平台持续使用意愿研究》为作者:赵祥娟最新的研究成果,本论文的主要观点为数字化背景下,数字音乐平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完...
2020-06-09• 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调查研究——以青海民族
《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调查研究以青海民族大学为例》为作者:张晓峰最新的研究成果,本论文的主要观点为摘 要:高校大学生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
2020-04-07• 吉林省高校大学生“校园贷”行为及多元干预机制
《吉林省高校大学生校园贷行为及多元干预机制研究》为作者:张天乐最新的研究成果,本论文的主要观点为摘要:随着互联网经济的日益发展,借贷平台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