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 » 教育 » 正文
教师的经济与社会地位
更新日期:2020-10-30     来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黄曹  浏览次数:148
核心提示:二、教师的经济与社会地位训蒙处馆是知识阶层赖以谋生的最常见的职业。它被称作舌耕,完全是自食其力,犹如农夫在田头耕作一般。明代中期以后,生员仕

二、教师的经济与社会地位

训蒙处馆是知识阶层赖以谋生的最常见的职业。它被称作“舌耕”,完全是自食其力,犹如农夫在田头耕作一般。明代中期以后,生员仕途受堵,经济状况每况愈下。廪膳生因有廪膳支取,勉强可以维持家庭生计,而那些增广生、附学生,尤其是上有父母需要赡养、下有妻子需要抚养者,家境就更显窘迫,只好开馆设学,或外出处馆,做“猢狲王”。这在当时已形成一定的风气。生员所处之馆,根据讲授内容或受教育者的年龄不同,可以分为蒙馆与经馆。蒙馆即训蒙,专教蒙童记诵。经观则治经学,专教学生治科举之业。前者之师称蒙师,后者是举业师或经师。这两种教师在《笑林广记》中都有出现。在馆职中,相比之下,蒙师的馆谷或束脩就比经师低许多。即以官方社学的社师来说,多属训蒙师,其束脩一般为每年20两银子,少者也有15两。至于经师束脩,大概在一年30-50两银子之间,多者亦有超过50两,甚至超过100两。

(一)脩金较少

古人有言:财主落败便教书。可见,塾师之业,历来被视为财主家业衰败后之恒业,其背后所透视出来的信息,无非是一个“穷”字。 此外,清代有一句俗谚,叫“穷不读书,富不教书”。陈宝良先生曾大致统计:“清代塾师脩金,低者为每年10—20两银子之间,高者则在40—50两银子之间。”据史料载,清代“民间总角授书,终年脩金四百文。至成童作文,多不过二、三千。如有出脩金二、三十千专请教读者,士林莫不羡慕,曰:‘某馆运大作,本年脩金若干,坐食三餐矣。’盖古邑地瘠民贫,寒士多两饭故也。” 清代郭尧臣《捧腹集诗钞》中云:“一岁脩金十二千,节仪在内订从前。迩来有件开心事,代笔叨光夹百钱。”。《笑林广记》中题为“上任”的笑话就说:岁贡选教职,初上任,其妻进衙,不觉放声大哭。夫惊问之,妻曰:“我巴得你到今日,只道出了学门,谁知反进了学门。”可见教师一职十分不被人看好,从侧面反映了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很低。

塾师的经济来源除了坐馆之外,还可以通过代人撰文获得,包括写讼词、离婚状、祭文。如《笑林广记》中提到的“东家丧妻母,往祭,托馆师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