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 » 教育 » 正文
僧侣形象世俗化的表现
更新日期:2020-11-03     来源: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作者:梁晓琪  浏览次数:155
核心提示:一、僧侣形象世俗化的表现(一)长期奔走于世俗之间,左右逢源佛教中的僧侣是为了求得自身的解脱而出家修行,其主要精力理应用在学修身上,进行日常佛

一、僧侣形象世俗化的表现

(一)长期奔走于世俗之间,左右逢源

佛教中的僧侣是为了求得自身的解脱而出家修行,其主要精力理应用在“学修”身上,进行日常佛事活动,而在《西厢记》中的僧侣则每天奔走于世故人情之间,不以清静礼佛为事,展现出了高超的社交技巧和对世俗人情的强大关怀。法本长老作为一寺日常生活的主持人,游走于老夫人、张生、红娘之间,陪同老夫人和莺莺十里长亭送别张生,在张生临走前还嘱咐张生“此一行别无话儿,贫僧准备买登科录看”[1]、“先生在意,鞍马上保重者,从今经忏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1](第四本第三折),“老僧昨日买登科记看来,张生头名状元,授着河中府尹。”[1](第五本第三折)出家僧人每日读的不是佛经教义而是“登科记”,可见对于世俗的关心程度,俨然一个翘首以盼家中孩儿中举的老父亲形象,充满了浓郁的生活化气息,世俗子弟的模样显露无遗。长老对于张生的亲事也是颇为关心“这门亲事,几时成就”、“做亲的茶饭少不得贫僧”[1](第四本第三折),不得不说《西厢记》中崔张二人的爱情得以修成正果,长老在其中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寺院僧人本应“闻钟而起,闻鼓而眠,闻板上殿,闻梆过堂”[2],每天要进行朝暮诵课、诵戒、上供、敬佛等活动,认真履行戒条,虔诚奉佛。但《西厢记》中的以长老为代表的僧侣群体丝毫看不见虔诚地参禅礼佛,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奔走于世俗人情的身影,其无论是其行为还是内心深处并没有完全摆脱尘世的烦恼,全然不像出家之人该有的行为规范。

2013-11-13• 论《西厢记》之偷情及其叙事模式
论《西厢记》之偷情及其叙事模式内容提要:本文从偷情的角度重新解读《西厢记》,以此寻求对《西厢记》新的探索和理解,增进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