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 » 教育 » 正文
“互联网+”实验与管理平台设计
更新日期:2020-11-09     来源:高教探索   作者:张翠霞  浏览次数:135
核心提示:1.互联网+实验与管理平台设计1.1 平台基础架构首先,平台应用物联网技术,独立控制每一工位电源的通断(电类实验室)、锁屏控制每一机位(计算机类实

1.“互联网+”实验与管理平台设计

1.1 平台基础架构

首先,平台应用物联网技术,独立控制每一工位电源的通断(电类实验室)、锁屏控制每一机位(计算机类实验室)、智能控制实验室大门(创客类等综合实验室),应用于课程教学及课外实验室开放的日常现实场景,实现跨楼宇、跨楼层多形态实验室的一体化管理,为学生分类分层实验创造安全的条件与环境,凸显“学生中心”。在此基础上,以实验任务为贯通线索,完成对实验任务驱动的线上实验教学流转,形成“指导教师申报实验项目+学生选择实验项目+学生上传实验报告+教师评价反馈”的管理闭环,呈现“产出导向”。最后针对上述过程中随时性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优化过程,体现“持续改进”。

1.2 课前与课中模块

传统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教师课堂讲授)和知识内化(学生操作与实践)两个阶段[4]。对于高校的工科类实验课程而言,在课堂上的知识内化阶段显得更为关键。由此建议针对课前与课中的学习计划进行再设计,参考引入发端于美国中学的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拥有尽量长的动手与教师指导时间。

首先,教师开课前在平台上设定每一次课前时间点,将以知识点为单元的微视频、学习文件及课前自测题等学习资源上传平台,并借助电类虚拟仿真实验场景让学生提前熟悉操作。这种方式既能让教师课前了解学习情况,与课中形成衔接,又能激励教师进行充分的教学准备。在之后的课堂环节,教师课上重点讲解实验原理、布置实验任务及说明实验步骤等,并连同平台上的实验常见问题(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等针对性资源供学生查阅。此过程中教师更多扮演的是实验指导者与促进者,学生则有更多机会得到教师及时的个性化指导。学生在课上完成实验任务后将以实验报告的形式上传平台,未做完实验的学生会延伸至课下开放实验室,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上述过程经过平台记载学生过程性学习状态,体现出OBE强调的学习产出的过程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