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 » 教育 » 正文
本科新生非认知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步骤
更新日期:2020-11-25     来源:高教探索   作者:刘龙雾  浏览次数:127
核心提示:(一)关于模糊综合评价法高校应用效果的研究综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在高校应用研究可知,其主要用了两个方面的研究,一是评价体系的构建,二是绩效结果的

(一)关于模糊综合评价法高校应用效果的研究

综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在高校应用研究可知,其主要用了两个方面的研究,一是评价体系的构建,二是绩效结果的评价。在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中,有学者认为这种方法使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减少主观判断的失误与定性评价的不足(朱平,2013)[12],而且能够客观反映各种因素对于总体过程和效果的影响,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王秦、杨博、陈道志,2017)[13]。在绩效结果的评价研究中,学者们认为这种方法不仅增加了评价的效度,使评价结果更趋合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被评价者的积极性(路兰红、杨桂染,2015)[14],也有学者用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精确、高效(陈素彬、胡振,2017)[15],同时这种评价方法的结果也具有很高的识别度以及系统性,为一些难以量化的模糊问题提出较好的解决思路(曹强、虞文美,2018)[16]。通过学者们对该评价方法的描述,可见模糊综合评价法近些年逐渐被用于高校评价研究方面,其优点也越发突出,而且对于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问题评价效果比较客观,因此,运用该方法对构建定性指标体系及测量本科生非认知能力水平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同时基于文献检索结果,在控制来源类别仅为核心期刊或CSSCI的条件上,搜索主题为“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近十年共有4575条与其相关的文献,而与高等教育研究有关的文献仅有32篇。这表明关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对高校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而在教育教学中,存在大量的模糊概念和模糊现象,运用该研究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将会取得更好的实际效果,对高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三、本科新生非认知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步骤

评价层次结构模型的构建

综合学者们对非认知能力的研究,非认知能力定义为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态度等[17]。并本着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的原则,咨询有关专家关于本科新生非认知能力的构成以及结合罗森堡大五人格量表,最终确定非认知能力评价模型。初步构建本科新生非认知能力的一级指标为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特殊情感、意志状态和做事风格;二级指标为23个(见表1所示)。特别说明,评价模型之所以没有选用气质和态度,是因为一个人的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其积极方面的特征和消极方面的特征[18]。态度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行为倾向。态度表现于对外界事物的内在感受(道德观和价值观)、情感和意向三方面的构成要素,是三个要素协调一致性的结果[18],文中把三个要素分开测验,也是为把内生性降为最低。

2020-06-10• 进城务工家庭选择对儿童非认知能力的影响:倾向
《进城务工家庭选择对儿童非认知能力的影响:倾向值匹配的比较分析》为作者:赵平最新的研究成果,本论文的主要观点为如何安置子女,是进城务工家庭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