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 » 教育 » 正文
郎樱对突厥—蒙古史诗共性与异性的比较研究
更新日期:2020-12-18     来源:民族文学研究   作者:乌日古木勒  浏览次数:121
核心提示:二、郎樱对突厥蒙古史诗共性与异性的比较研究郎樱继承前人的突厥蒙古史诗共同的起源和发展的理论,把突厥史诗和蒙古史诗视作一个整体,从总体上来比较

二、郎樱对突厥—蒙古史诗共性与异性的比较研究

郎樱继承前人的突厥—蒙古史诗共同的起源和发展的理论,把突厥史诗和蒙古史诗视作一个整体,从总体上来比较其共性和差异性。

(一)郎樱对突厥—蒙古族史诗共性的比较研究

她认为,突厥—蒙古史诗最突出的特点是活形态史诗。活形态史诗的传承,有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一是记忆力超群、才华出众的史诗歌手;二是喜欢听史诗的听众。史诗传播活动的主体是史诗艺人与听众。她不仅重视研究才华出众的史诗歌手,而且还重视史诗听众对史诗传承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她说,从某种意义上说,听众是口传史诗传承的灵魂。听众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的审美理想、憧憬与愿望以及他们对于史诗的理解,直接影响着史诗歌手的即兴创作与演唱内容。听众也直接参与了史诗的创作活动。

郎樱通过对《玛纳斯》演唱大师居素甫·玛玛依的长期追踪调查,以他的两次修改演唱内容为例,论证了听众接受心理、听众的意见与反响,对歌手的即兴创作、对史诗内容的变异所产生的影响。居素甫·玛玛依是一位具有很高声望的玛纳斯奇。他对于听众的反响相当重视。有一次,他演唱完玛纳斯的第五部《赛依特》,有一个男孩对他说,您忘记了一个战役。并向他简述了那次战役的情节。居素甫·玛玛依在以后的演唱中,便把这次战役补唱进去,使之成为自己唱本中有机的组成部分。这一方面证明他具有即兴创作的才能,另一方面也表明听众为他的即兴创作提供了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