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 » 教育 » 正文
学习的本质与学风建设
更新日期:2018-06-28     来源:当代教育科学   浏览次数:154
核心提示:摘要:传统以教为中心的学习范式正在逐步向以学为中心的范式转变,高校的学风建设不能脱离对学习本质的了解和研究,安德烈焦尔当教授在《学习的本质》

摘要:传统以“教”为中心的学习范式正在逐步向以“学”为中心的范式转变,高校的学风建设不能脱离对“学习本质”的了解和研究,安德烈·焦尔当教授在《学习的本质》一书中对“学习”做了新的探究,提出学习的发生不能忽略学习者的社会和文化维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先有概念,真正的学习是对知识的一种调用,基于此,笔者认为高校学风建设一要重视学情分析、二要重视环境创设,具体包括教师角色的转换和努力、让知识进行意义炼制所需的环境支持两个方面。
关键词:学习、先有概念、学风建设、学情分析
学风建设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永恒的主题,优良的学风是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教育质量的重要内涵。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价方案》中,学风被定性为一项“一级评估指标”,其包含三个“二级指标”: 教师风范、学习风气和学术文化氛围。随着“90 后”成为大学校园的主体,学风建设面临更多的新问题、新情况,主要包括学习动力不足、积极性受挫、学习纪律涣散、学习策略较少等,虽有很多人从多个维度给学风建设献计献策,比如黄军伟提出的通过理念引领、活动示范、主题教育以及环境保障等途径形成合力,推进学风建设形成长效机制等,但大学学风建设的整体成效仍不理想,其深层原因在于不论施教者还是管理者对“学习”的认识有缺失,同时作为学风建设主体——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价值也处入缺失状态。
让我们在讨论学风建设之前先来探讨一下学习的本质是什么?长期以来,对学习的错误认识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认为学习者拥有足够的先有知识和相应的词汇,能够跟得上老师的讲述;二是认为学习者可以自行组织自己的理解。那么,在学习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学习到底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在学校学习会有那么多困难?

一、对学习本质的再认识
传统的经验主义把学习看作一种简单的记录机制,认为大脑中永远留着一块“处女地”,教学只是一种简单的知识传递,教师只要施教,学习者就会顺从地对信息进行记忆。教育者和学习者之间只是一个单向的、线性关系;行为主义奉行的是训练,他们认为通过奖赏(正强化)或惩罚(负强化)就能帮助学习者形成条件反射,这一传统虽强调“情境”,但简化了真实情境所面临的挑战;而建构主义认为教学要产生于个体的“自然兴趣”和自发需求,提倡思想的自由表达、应变、自主发现和创造。个体不再满足于接收原始信息,而是要对其进行研究和选择,遗憾的是,建构主义未能描述出学习的多元机制。无论如何,“传统”教育进入了一条始终没有改变过的轨道。只要学习者的感官处于接收状态,他就可以学习。教师的职责被定位成尽可能清晰地、循序渐进地进行讲述。如果学习者理解不了,那就是他不用心甚至是他“懒惰”的表现。
作者: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