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评价和使用鬼穴相关中医文献的价值
更新日期:2022-03-25     浏览次数:89
核心提示:2.1.2孙思邈十三鬼穴孙思邈最早将百邪所病十三针记录于《备急千金要方小肠腑疯癫第五》。此后在《针灸大成》及孙氏其晚年所著《千金翼方》中对鬼穴相

2.1.2孙思邈十三鬼穴

孙思邈最早将“百邪所病十三针”记录于《备急千金要方·小肠腑·疯癫第五》。此后在《针灸大成》及孙氏其晚年所著《千金翼方》中对“鬼穴”相关内容均有记录。但选穴及命名都略有出入,历代医家在引用及临床应用中较多参照《针灸大成》版本(以下简称“孙氏十三鬼穴”)。到明代之后,关于十三鬼穴的穴位渐于统一,并流传了下来,诸位名医也在治疗精神情志疾病中大量应用了“十三鬼穴”。宋代王执中在《针灸资生经·鬼邪篇》中记述了人中穴、少商穴、隐白穴在针刺之外的灸法:“卒中邪魅,恍惚振噤,灸鼻下人中及二手足大趾爪甲本节";又有上星穴、间使穴、劳宫穴等:"鬼魅、灸入发一寸百壮,又灸间使、手心、各五十壮。狐魅、合手大指缚指灸合间三七壮,当狐鸣即瘥,治邪病卧冥冥不自知”。由此可见得,取穴的变更逐渐减少,但少见针刺操作,灸法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