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 » 教育 » 正文
一种精神自信
更新日期:2022-07-21     浏览次数:63
核心提示:一、李白的政治诉求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唐玄宗召见李白,是年李白42岁。在文士与帝王、诗与政治之间,半生饱学的李白,深受玄宗赞赏,即被令供奉翰

一、李白的政治诉求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唐玄宗召见李白,是年李白42岁。在文士与帝王、诗与政治之间,半生饱学的李白,深受玄宗赞赏,即被令供奉翰林,草拟文告,陪侍左右。皇恩如此浩荡,曾经的布衣一跃而为卿相的梦是如此的接近,李白能不踌躇满志?

李白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济世才能,也从不认为自己是“蓬蒿人”,他相信的只是“天生我才必有用”(《将进酒》)。

这不是李白的张狂,而是唐人的一种精神自信。

知遇之恩,当生死相报。但唐玄宗还是那位夙兴夜寐、宵衣旰食、励精图治的皇帝吗?开创“开元盛世”的唐玄宗还需要忠言直谏和辅弼大臣吗?李白是合适的人选吗?一厢情愿能否如愿以偿?

 如此“艳遇”,惊起无数艳羡。同僚仅仅是艳羡之态而无嫉恨之心?谁能拒绝政治磁场的诱惑而保持人性的真善美?

带着美好的政治想象进入权力中心,李白突然发现,在这场政治的博弈中,并没有自己的位置,自己不过是这个政治圈的一个局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