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 » 教育 » 正文
不同时期的理解主体不断融合成新的视野
更新日期:2022-03-18     浏览次数:101
核心提示:一、阐释学理论发展阐释学(Hermeneutics),作为哲学研究的一个分支,是对文本进行解释的理论。阐释学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用于解释圣经

一、阐释学理论发展

阐释学(Hermeneutics),作为哲学研究的一个分支,是对文本进行解释的理论。阐释学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用于解释圣经和其他文学研究。著名的阐释学家施莱尔马赫,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般阐释学。他认为,由于文本作者和读者在语言、历史背景和所处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性,由此导致了在理解过程中会出现误解。但语言并不是思想,只是用来传达思想的工具。他进一步提出心理学阐释规则,认为要想把握作者的原意,必须要重建作者的历史情境,了解作者的生平、作品、历史背景等,只有这样才能从作者的语境中理解文本,把握作者意图。

    到了二十世纪,现代阐释学研究拉开序幕。德国学者海德格尔,转变了阐释学的研究方向,从阐释学研究原文理解的方法和性质上,转向对本体论研究。他认为人们在理解的过程中依赖“前结构”,理解者的阐释过程需结合现在的状况,对“前结构”进行重复理解。学者伽达默尔在本体论研究基础上,做出进一步阐述。他认为人和人类的历史都具有历史性,不同历史时期的理解主体对文本的理解也具有历史性。而在理解过程中,理解主体需要将过去和现在的历史融合,创造出一种新的“视野”。因此,阐释并不是为了重现原文本的“原意”,而是在不断发展的历史中,由不同时期的理解主体不断融合成新的视野。